一、開展情況
聯合督查組采取“四不兩直”、分組作業的方式,重點檢查了全市33個鄉鎮、79個行政村、1座大型水庫(二龍山水庫)、10座中型水庫、17座小型水庫、21座塘壩、14個地質災害點和9個山洪災害點的“十二個強化”、各類責任人責任落實、水庫各種方案預案編制、山洪及地質災害演練、應急隊伍建設、洪水調度、彩條布等防汛物資儲備情況以及農田內澇等方面工作。
通過此次專項督查,檢查組認為,各縣(市)區黨委、政府都能夠高度重視防汛工作,將防汛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級防汛辦都能夠按照市防汛辦的總體要求,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制、壓實防汛責任人,高標準配備組成防汛搶險隊伍,制定并完善各類方案和預案,督促所有水庫、地質及山洪災害點進行全方位的實戰演練(涉及村屯的重要地質、山洪災害點)或桌面推演。各縣、各鄉鎮和各村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搶險機械,自籌或由縣防指前置了一定數量的搶險物資,能夠做到隨時調用,基本滿足搶險救援的需要。被檢鄉鎮、村屯“三溝”工作基本完成,所有鄉鎮全面完成彩條布采購,并配發到小型水庫、塘壩所在村屯。
梨樹縣金山鄉、蔡家鎮黨委政府和二龍山水庫、山門水庫、下三臺水庫、上三臺水庫等四個水庫對防汛工作高度重視,各級各類防汛責任制壓實到位,內業資料齊全,預案標準規范,記錄清晰明了。四個水庫的預案標準能夠緊密與實際工作相結合、科學性、可操作性強,巡查、值班記錄詳實。金山鄉“十戶聯?!?、“一對一包?!惫ぷ?/span>開展扎實有效。蔡家鎮“三溝”清理工作掛圖作業,科學有序,有計劃、有目標、有示圖,溝渠相通,不留死角。郭家店鎮編制的“防汛工作手冊”,對全鎮防汛工作具有較好的指導作用。
二、發現的問題
(一)防汛預案編制的實用性還有待于提高
各縣(市)區的防汛預案普遍存在科學性不強,嚴謹性不足,合理性不夠,實用性不高等問題,與轄區實際情況結合不緊密。一是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條件之一是境內一個流域發生較大洪水或者幾個流域發生較大洪水。而我市實際上只有遼河和第二松花江兩個流域,僅在伊通縣有兩個流域, 有的防汛預案中卻仍生搬硬套成幾個流域;二是預案中還存在啟動每級應急響應后防指成員單位分工未體現、預案中成員單位職責分工不明確、防指成員單位人員發生變動沒有及時調整、缺少專家組審核意見等問題;三是大部分鄉鎮、行政村的預案沒有批復,且存在分工不清、職責不明、未體現具體工作、搶險隊伍人員名單個別人員缺少聯系方式等情況,達不到“一地一案,一點一策”的要求;四是水庫超標準洪水預案不規范,缺少轉移路線圖、洪水風險圖等;五是縣級自然資源部門防汛預案中缺少地質災害分布圖,地質災害演練沒有備案,內容上出現海嘯暴發、火山噴發等較大錯誤和啟動應急響應定級標準出現“影響1千人,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等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內容;六是縣級農業農村部門防汛預案中缺少防洪防澇措施。
(二)防汛備汛內業資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是縣級農業部門對內澇災害研判不足,沒有會商研判記錄;二是縣級水利部門雖然開展了河道清淤清障工作,但未制定具體的河道清障計劃,缺少與農業農村部門交接小塘壩、小水利工程的記錄;三是水庫根據水情請示水利局調整泄洪流量,沒有請示報告,只有記錄。水庫管理和防洪工程維護上存在欠缺,巡查記錄本、防汛值班記錄本不詳實、有漏記等現象;四是涉及村屯人員隊伍不夠完善,個別人員缺少聯系方式;五是對水庫調洪標準不明確,具體判別條件不清晰;六是大部分鄉鎮、行政村缺少防汛檢查記錄(只有照片)、隱患排查表、人員轉移路線圖、防汛風險圖等,無會商記錄(有照片)和宣傳、培訓記錄。防汛值班記錄本不詳實、不規范、有漏記等現象。臨河鄉鎮、行政村缺少巡堤查險記錄本;七是有小水庫、小塘壩的村屯對發放的彩條布不知道怎么使用。
(三)物資儲備和人員力量還應該進一步加強
一是前置防汛物資不足,縣區管轄的中型水庫前置防汛物資無紡布數量只有1千平方米,沒有達到國家規定不少于2千平方米的標準;二是山洪、地質災害點巡查人員相對匱乏,檢查中山洪、地質災害點人員反映,巡查應有2名以上巡查人員進行,不應當只有1名巡查人員;三是防汛專職人員力量薄弱,梨樹縣只有1名非專業的防汛專職人員,伊通縣只有2名懂專業的專職防汛人員;四是個別防汛責任人人浮于事,檢查組每到各縣(市)區都要電話抽查責任人,有被抽到的責任人對自己的職責不清楚,不知道自己應該干什么。
(四)對防汛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認識亟待強化
一是個別縣及所屬部門、鄉鎮對防汛工作還存在思想重視不夠、警惕性不高、應急準備不足、統籌協調不到位等問題,個別縣小水庫調度職責沒有按照國家、省機構改革“三定方案”分工執行,水庫日常管理、運行維護、調度由水利部門承擔,還執行原有的縣級《小型蓄水工程建設與管理方法》,只對小農水進行了交接,沒有交接記錄,沒有進行技術指導,工作上敷衍了事,6次防汛工作總結除更換了照片和在時間上做了改動以外,內容幾乎一致。其所屬個別部門甚至存在不配合市防汛督導檢查工作的現象;二是個別鄉鎮汛前儲備的防汛物資,由于前期轄區內出現險情,使用后沒有及時補充。民兵水庫儲備的防汛物資,木桿部分腐爛、鐵絲銹蝕、編織袋大部分老化不能使用;三是戴家堡子水庫泄洪道閘前有鐵質攔魚柵。
三、農田形成內澇災害原因
市防汛督查組對受內澇災害嚴重的鄉鎮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認為農田形成內澇災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高速公路建設時在農田排水方面考慮存在不足;二是鄉道、村村通道路建設時,原有的小排水系統溝渠被占用,沒有建設橋涵。鄉道建設的部分河橋、渠橋過窄或高度不夠,滿足不了排水需要;三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間路未充分考慮農田排水問題,沒有建設排水、排澇系統;四是小河流、小渠道、道路邊坡及邊溝、護路林、路肩、堤防背水面堤坡、排水渠等溝渠被農作物占用,不僅影響堤防、排水渠道安全,人為制造隱患,還阻礙行洪,抬升河道、溝渠水位,使農田、村屯排水困難;五是原有的天然小池塘、濕地被挖掘成小魚塘或者被占用成為農田,給排水帶來影響。
四、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強化責任落實,鞏固“三溝”工作成果
各縣(市)區政府,要結合“路長制”、“河長制”、“田長制”,夯實“三溝”各項責任制。一是要制定和完善巡查制度,量化工作目標,科學規劃“三溝”工作,做到溝渠相通,排水順暢;二是要督促各職能部門加強管理,確保責任到人,防止反彈;三是要抓好“三溝”邊角余溝的相通、收尾清淤工作,確保工作成果見實效。
(二)強化協同聯動,確保問題整改到位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水利部門和自然資源部門要加強協作,科學規劃,溝渠相通,界線分明,確權清晰,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合理制定清淤、清障計劃。一是要組織人員對區域內的溝渠、道路橋涵、河流進行隱患排查,登記造冊,制定整改措施;二是要重點排查田間路、鄉路,科學規劃,恢復排水系統。對破壞、侵占小河流、小渠道、蓄滯洪區、道路邊坡及邊溝、護路林、路肩、堤防背水面堤坡、排水渠的行為依法依規堅決打擊,該清理的堅決清理,做到溝是溝,田是田,路是路,界線清晰;三是要做好小塘壩、蓄滯洪區管理、洪水調蓄、調度等工作,并對轄區內的河流、排水主渠進行隱患排查,針對前期暴露出來的河道淤積、農作物垃圾堆放河道、越河橋梁過窄、高度不夠、河道出口過窄等問題向相關部門提出整改意見或建議。
(三)完善防汛預案,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防汛預案是在現有工程設施條件下,針對可能發生的各類洪水災害而預先制定的防御方案、對策和措施,是各級防汛指揮部門實施指揮決策和防洪調度、搶險救災的依據。各縣(市)區自然地理條件不同,防汛抗旱目標、任務和措施也不盡相同。各縣(市)區(各部門、各鄉鎮、村屯)一是要密切結合當地的氣候、地理特點、洪水特性、防洪工程現狀、現實隱患災害情況、社會經濟情況,從實戰出發,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地編制防汛預案,并進行審議;二是預案編制要以實用和便于操作為目的,編制過程中要對本轄區的防洪除澇工程、物資供應、通訊建設、城鎮防汛、各種災害種類等進行深入了解,特別是要充分考慮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確保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對預案進行細化,加強各個環節之間的銜接,進一步明確各級各部門的防汛職責和具體任務,堵塞漏洞,消除死角做到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做什么,一目了然,從而做到遇汛不亂,操作有序,最大程度上減少災害損失。
(四)積極籌措資金,保障防汛物資儲備
國家防總和省防辦多次發文強調要在重要隱患點、大江大河、險工險段、重點部位前置儲備一定數量的防汛物資。今年我市遭遇有歷史記錄來以來最大的降雨量,各縣(市)區防汛形勢嚴峻,防汛物資消耗較大。檢查中發現各縣(市)區部分中型水庫前置儲備防汛物資不足,各縣(市)區要及時進行補充,立即整改。目前,部分鄉鎮汛前儲備的防汛物資幾乎消耗殆盡,再遇險情將面臨無防汛物資可用的境地。各地、各部門和鄉鎮要積極籌措資金,根據本地防汛工作實際情況,及時有針對性的補充防汛物資,避免資金浪費。
(五)抓實隊伍建設,提高專業能力水平
此次督導檢查過程中,兩類責任人反映,相關部門組織的培訓理論性太強,實用性不夠,培訓的內容太高深,聽不不懂,且脫離實際。建議各縣(市)區、各相關部門要深入鄉鎮、村屯,多聽取基層工作人員的意見和建議,邀請具有多年防汛經驗的本地工作人員、老同志做教員,開展分類培訓、實地培訓,針對可能遇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進行通俗易懂的現場講解,以期收到實效。同時要進一步抓好技術責任人、巡查責任人隊伍的建設,增加巡查人員隊伍數量,每個山洪、地質災害點至少要配備2名以上的巡查人員。
8月末,市防汛辦將針對督查中發現問題的縣(市)區,組織人員對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對工作敷衍塞責或整改不到位的,將在全市范圍內進行通報,并報市委、市政府,嚴肅追究有關單位和人員責任。